磷肥是以磷為主要營養元素的大量元素肥料,是三大養分之一,能促使作物早熟,提高作物抗旱、抗寒和抗鹽堿等抗逆性。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磷肥的分類和作用是什么吧!
1.天然磷肥,常見的天然形成的磷肥有各種動物的骨頭、海鳥的糞便以及魚骨頭粉等等幾種。
2.人工化學磷肥,常見的有過磷酸鈣、重過磷酸鈣、鈣鎂磷肥、磷礦粉等幾類。
3.水溶性磷肥,這種肥料在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應用非常普遍,是水溶性肥料的主要組成部分從,常見的有普通過磷酸鈣、重過磷酸鈣等。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鈣。易溶于水,肥效較快。
4.枸溶性磷肥,難溶或不溶于水,但能溶于酸度相當于2%的枸櫞酸(檸檬酸)或枸櫞酸銨的溶液中,主要有沉淀磷肥、鋼渣磷肥、鈣鎂磷肥和脫氟磷肥等幾種。
5.難溶性磷肥,骨粉和磷礦粉。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鈣。微溶于水和2%枸櫞酸溶液,須在土壤中逐漸轉變為磷酸一鈣或磷酸二鈣后才能發生肥效。
磷是組成細胞核、原生質的重要元素,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組成部分。作物體內磷脂、酶類和植均含有磷,磷參與構成生物膜及碳水化合物,含氮物質和脂肪的合成、分解和運轉等代謝過程,是作物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養分,具體作用如下:
1.加速谷類作物分蘗,促進幼穗分化、灌漿和籽粒飽滿,促使早熟,提高作物抗旱、抗寒和抗鹽堿等抗逆性。
3.促使棉花、瓜類、茄果類蔬菜及果樹等作物的花芽分化和開花結實,提高結實率。
3.增加漿果、甜菜、甘蔗以及西瓜等的糖分、薯類作物薯塊中的淀粉含量、油料作物籽粒含油量以及豆科作物種子蛋白質含量。
4.在栽種豆科綠肥時,施用 適量的磷肥能明顯提高綠肥鮮草產量,使根瘤菌固氮量增多,達到通常稱之為“以磷增氮”的目的。
作物種植施足底肥對作物前期生長至關重要,三大元素一樣都不可缺少,磷肥后效較長,施肥量相對穩定;基肥施氮量如果不當還可以用追肥調節,所以要先以施磷量和肥料含磷量來確定復合肥施用量(如果追施復合肥也可用含氮量來確定復合肥用量),若氮鉀養分不足,再用單質化肥補充。于是得到:
復合肥施用量=6÷20%=30公斤
施復合肥時施入的N=30×16%=4.8公斤施復合肥時施入的K2O=30×8%=2.4公斤需補施尿素的量=(7-4.8)÷46%=4.8公斤需補施氯化鉀的量=(3-2.4)÷60%=1公斤
最后得到基肥施肥方案為:畝施復合肥30公斤,尿素4.8公斤,氯化鉀1公斤。